心之灵文学>都市青春>铁幕1925 > 二零五章 北风重工(8)
    吴安平虽然可以直接拿出后世的设计及通用标准,但想到目前解放军的装备已经足够先进,换装的要求并不急迫,暂时就任由这些人自行发挥,以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。当然,具体思路和提高方向,他是已经给出的,所以只要下些功夫,费些脑力,并不难达成目标。

    说到自动枪械,吴安平其实有一点遗憾。夏听白已经查到,由于已到保存期限和不再有必要性,俄罗斯正准备处置库存的数百万支ak-47及其他大量轻武器。这些武器其实只是储备,并没有使用过,还是崭新,只是维护费用太高,而且相对有些落后,俄罗斯才准备将其销毁或部分卖掉。吴安平虽有心以白菜价盘下一些,但根本接不上线,也不敢接线。

    夏听白还在努力,看有没有其他可趁之机。一是看能否找到能保证交易安全和隐秘的中间军火掮客,二是看能否找到武器销毁工厂的漏洞,以移花接木。但吴安平并不看好这些努力,虽然为保证自已军工企业的开工率,他其实需要的不是太多,但这样的事毕竟风险太大,就算真做成了,也很可能得不偿失。

    大秦机械工业其实是生产重武器的主要公司,例如重型火炮、重型坦克、中大口径的舰炮、岸防炮、要塞炮等,甚至将来军用舰船的制造生产,也是它要涉足的领域,但是目前这一公司还基本只有一个框架,做做前期研究还可以,要投产至少还需要再等半年。当然,它也可以暂时为其他公司加工零部件,生产能力也不会闲置。

    昆仑防务公司和大秦机械工业的情形差不多,不过相对而言,它已经在生产一些自己的产品,虽然只是一些相对低级的产品,例如钢盔和其他一些军用器材。关陇机器公司这时的规模稍大一些,已经可以向军品加工领域,提供一些小型的机械设备,将来北风重工用到的那些大型机床及其他大型设备,将主要由北风重工、关陇机器和大秦机械工业三家负责研制。

    联创光电公司基本还是空壳,里里外外加起来,人员不超过三百,但除去管理及辅助研究人员,其他一百来人却都是工程师和相关基础专业的研究员,科研及技术能力并不低,其发展前景不可小窥。

    中通器材则已经在生产军用无线电通讯设备,例如军用电台等,及其他还有一些各类型的瞄准器具、测量器具等。但最重要的都不是这些,在这个公司还隐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军用项目,那就是小型雷达的生产及制造。之所以不说研发,是因为这玩意太先进,找不到合适的人,只能利用现成设备和生产原料,直接制造出来,一步步改进达标,再逆向解析。

    各式大中小型雷达的研制,将来主要由联创光电公司和中通器材负责,现在需求不大也不紧迫,所以只在中通器材设立了相关生产车间,规模其实不大,但研究人员不少。有个很尴尬的现象是,这类研究人员,虽同样都拥有中国国籍,但其中竟没有一个华人,非但本土华人没有,海外华人也一个没有。

    另外,长庆桥这边的发电厂划到了西北电力公司,眼下正在进行二期扩建,新安装的火力发电机组以石油为燃料,功率达到六十万千瓦。西北要发展,必要保证电力供应,吴安平对此不得不格外重视,特意在西北电力公司的长庆桥热电厂多停留一个多小时,再次对二期扩建工程并网发电的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。

    目前的火力发电机组,功率能达到二十万千瓦,已经算是最先进,上海的杨树浦电厂规模号称远东最大,但它使用的发电机组,功率还没有达到二十万千瓦。六十万千瓦的发电机组,要再有二十年时间才能面世,但吴安平自然不需要受这种限制,通过夏听白从后世定制了三套,一套在长庆桥安装,另两套则分别放在在兰州和西安。

    四五十年代的火力发电机组,就算功率能达到六十万千瓦,和后世同样功率的发电机组相比,落后得还真不是一点半点。

    在占地面积这块表现最为直观,为安装这套高功率火力发电机组,长庆桥热电厂的二期扩建新征地竟达到六百亩。当然,吴安平从后世定制的发电机组,并非只有这三套,其他从几万千瓦到三十万千瓦的总共还有二十多套,只是按照电力预测需求,将分别在西北电力各地的新电厂中安装,而西峰、兰州、西安这边的,规模自然要更大一些。

    出长庆桥热电厂,吴安平又和众人到第一冶金公司的冶炼车间看了看。就目前来说,向陇东集团旗下的各军工集团提供新型合金,是第一冶金的主要任务,虽然西峰煤铁、兰州钢铁及渭南钢铁三家集团,也已涉及或即将涉及合金生产,但在规划中,第一冶金却是最专业生产各类合金的一家一级子公司。

    现在解放军装备的坦克、火炮乃至枪械,都已用到大量合金,但这类合金主要出自钢铁集团下属的二级子公司,而第一冶金目前专注在做的,只有一个项目,就是新型铝合金的生产。吴安平之所以特别关注,是因为在航空制造领域,新型铝合金的使用将越来越普遍,要造客机暂时还有点遥远,但各型军用战斗机、侦察机、轰炸机的使用量其实更大。

    其实,铝合金的发展本就与航空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。莱特兄弟二十多年前制造飞机时,就已在铸造发动机的曲柄箱体时,使用了al合金,后来alg系合金的时效硬化现象被发现,铝合金作为主体结构材料,便在飞机制造业使用得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航空工业初期,飞机设计对机体材料的要求比较简单,只要提高静强度就可以,目的在于减小结构重量、提高载重量和航程。这期间,研制和开发的铝合金是2014和2017型合金,随后又研制出了2024-t3合金。目前,2024-t3合金已开始应用,到三十年代就更为广泛。

    二战期间,为获得更高的机体材料强度,研制出高强的al-zn-g-cu系合金7075-t6,随后又发展出更高强度7178-t6。在六十年代以前的机型上,这两种铝合金使用非常广泛,但当厚大截面结构出现时,为满足抗腐蚀性能及高断裂韧度要求求,又先后研制成功7075-t73、7075-t76、7475、7050-t74等几种合金。再往后就无需再说,类型自然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从2014型直到7050-t74型,乃至到再往后的一些铝合金型号,有些在后世的网络上就直接能搜索到合金配比和加工工艺,有些就算搜不到,但因为这些型号都已经落后时代几十年,稍微花些钱甚至根本无需花钱,吴安平都能透过洛夫娜从乌克兰得到详细的相关资料。所以,第一冶金根本无需经历繁琐及艰难的开发过程,一开始的就很高。

    现在第一冶金已完成对2014及2017型铝合金的验证,正在大量生产2024-t3型合金,更先进的7075-t6型和7178-t6型合金,也能少量制备,只是暂时无法形成规模。2014型和2017型,虽然目前还很先进,但吴安平只准备将其应用在民用领域,如汽车业,2024-t3型才准备在航空业大量使用。

    2024-t3型的铝合金,可以一直用到二战前期也不落伍。日本零式战斗机上大量采用的所谓“超级铝合金”,就性能而言,其实还不如2024-t3型。等到7075-t6型、7178-t6型可以大量生产,并应用到西北的各仿制机型上,届时单比较这方面,西北的仿制机就要全面超过二战时期的各原型机。

    说到底,还是因为西北的技术太廉价。各国辛苦研究十几年的所谓新技术,在吴安平来说,有时候想要得到,所费还不超过一度电钱。很多时候,穿越者之所以能撬动历史,其实都是因为类似的原因。。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