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主公不可,我军稳步而行,先屯延津,分兵官渡方为上策,何需令文丑将军冒此险?若文丑轻举渡河,假设曹操设计,则文丑十万兵马不能生还矣。”

    袁绍闻言也觉有理,一时犹豫不定,但此话文丑哪能听得?不屑的看了眼沮授朝袁绍一拜道:

    “主公,文丑已项上之头作保,定取曹操贼首。兵贵神速,主公勿因谋士之言而失了战机啊。”

    袁绍见文丑踌躇满志,心中大喜也放心下来,对沮授更是不满,看了看沮授道:

    “勿得多疑,我之大将,岂是能度量的?”

    沮授见文丑志得意满,不禁摇头叹息,文丑若是不骄不躁,却是还有胜算。如今这样轻敌,哪里还有一丝胜算?只是袁绍刚愎自用,不听良言,自己亦无计可施,当下只好垂首不言。

    却说营帐之中,还坐一人,乃是皇叔刘备,刘备前日便听人说斩杀颜良的人貌似关羽。自上次徐州被破,关羽音信无,不想此时却出现在曹操营中,心中自是颇为忧心。关羽与自己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,若是背弃自己,自己损失不小,可谓前功尽弃。

    虽然他知道关羽武勇非常,但这文丑亦非范范之辈,便也想去前线看看是否斩颜良者真是关羽,若然真是,则定要招到自己身边,于是也站起来道:

    “备呈将军照顾,无以为报。愿与文将军同往,一报将军之恩,二可知诛颜将军之人是否是我二弟,也免误会。”

    袁绍正想用刘备,如何不答应。岂知文丑闻言却心有不快,文丑自恃这是一场追袭战,要知曹操兵力与自己相差近一倍,明显是胜算已定的事。刘备在此时想要同自己前往,分明是想和自己争功,如何情愿?更何况文丑本来就因颜良之死而对刘备耿耿于怀,如今还要与他分功如何能忍,当即道:

    “主公不可,刘玄德屡败之将,我怕沾了晦气。”

    袁绍见文丑如此一说偷眼瞄了眼刘备。但见刘备毫无愠色,面目如井水一般,波澜不惊,摆手道:

    “唉,文将军莫说此等话。玄德虽是屡败却是难得将才,与同行,可保无虞。”

    文丑见袁绍执意要刘备去,略思片刻道:

    “既主公非叫他去,文丑不愿与之为伍,愿分他三万兵力,为我军殿后即可。”

    袁绍无奈朝刘备苦笑一声,刘备道:

    “刘备愿为文将军殿后!”

    当下,袁绍大喜,按文丑的意思分兵三万给刘备,为其殿后。

    刘备与文丑领命而去,文丑这样做实际上是有自己的算盘的。其实主要还是过于自信,对于曹操,自己七万兵力,文丑自负足矣,以刘备为后部自然是免去了刘备争功一节。

    不表袁营又派文丑出兵,却说关羽一阵斩了颜良,解了曹操白马之围。曹操大喜,关羽果然不负重望,正应了那句: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现在关羽一阵斩了颜良,当真是大功一件,曹操大喜之下,封关羽为汉寿亭侯,并铸印予关羽。

    曹营正皆大欢喜,忽报袁绍遣大将文丑已渡过黄河,占据延津上游。曹操素闻颜良、文丑武勇非常,想这文丑当也不在颜良之下,不由大骇。